线上配资公司 认识 Zine——自我表达新工具
什么是Zine?它和常见的杂志、手账有什么区别?线上配资公司
阿版:Zine源于“Magazine”一词的后半部分,相比传统杂志,它更简单、小型且随意,是一种不受装帧、材料和内容限制的小册子。
无论是日记、手账还是拼贴作品,只要能简单编辑成册或按特定顺序组织起来的,都可以算作Zine。它不追求复杂的装帧或其他外在形式,而是更看重小册子里呈现真实的内容。
创作Zine时,“自我”是如何体现的?
阿版:我认为Zine中的“自我”藏在对自身的好奇与探索中。比如记录下自己的疑问与思考“我为什么喜欢这个事物”“为什么对某件事有特殊感受”,这都是独特的自我印记。
我曾为艺术家刘澜瑄设计一本“悬挂”主题的minibook。如何让“悬挂”的概念落地?受到冰箱贴的启发,我决定在书中嵌入0.5毫米厚的强磁,让书本能吸附在金属上“挂着看”并故意让书封两面的磁铁互斥,不系棉绳就合不上,暗合“悬挂”的张力。整个过程没有预设要求,只是顺着对主题的理解自由发散。这种自然流露的思考与表达,正是“自我”的体现。
Zine的自由特性,能帮助我们打破哪些表达上的束缚?
阿版:制作Zine是一个“顺其自然”的过程,不同于我们常见的“目标主义”,比如考试要拿高分等。Zine作为向内探索的媒介,无需抱着“必须做出成绩”的目的去做。
同时,这还能帮助我们打破“表达需要高超技巧”的误解。我早期做Zine时,技术和内容都略显稚嫩,但我依然愿意坚持去做,去接受这种稚嫩,就像我们写日记,不会因为字不好看就停笔。摆脱“作品必须完美”的执念,专注创作本身,只要发自内心去表达,就足够有价值。
遇到烦恼时,Zine能帮助我们打破哪些表达上的束缚?
阿版:当然可以。Zine图文结合、可藏可展的特性,天然适合承载情绪。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自由的“情绪收纳盒”,既能宣泄,又能留下一段真实的时光。
创作时,你可以把心里的纠结画成乱糟糟的线条,把烦心事写下来再剪碎拼贴成“怪兽”……这都是一种内心的梳理。把情绪“挥洒”在纸页上,就像把烦恼从心中“挪走”,这会轻松许多。
这种“慢手工”的Zine创作,能带来哪些电子产品替代不了的体验?
阿版: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对时间的感知和体验的维度。我们花半小时刷手机,可能会获取许多信息,但是否被大脑真正吸收却是未知的,时间的流逝我们无从感知;可如果用同样的时间动手创作,便能将时间“实体化”——你亲手完成了一件具体的作品,时间“成为”一个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存在。
同时,手工创作能带来更多元的感官体验。比如做Zine前,你需要了解纸张的特性、颜料的质感等。就像我在做mini book前,要研究磁铁的厚度、封面楮皮纸的质感等。这种与材料的真实互动,是难以从电子产品中获取的。
阿版(Boqiu)以摄影和书籍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工作者。日常从事艺术家书籍设计装帧、西文古籍修复及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。
来源:《光明少年》2025年8月刊
(整理 / 冯彦瑜)线上配资公司
泓阈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合作 24节令之美·秋分
- 下一篇:没有了